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七十岁的陈德安却每天身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挥汗如雨,这位白发苍苍的剑客不久前刚参加完全省击剑锦标赛,与年轻选手同场竞技不落下风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”我要站在世界锦标赛的赛场上。”
清晨六点,当城市刚刚苏醒,陈德安已经完成热身训练,开始了开云体育下载一天的击剑练习,手持重剑,步伐稳健,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,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,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,开云剑尖划破空气发出嗖嗖的声响。
“年龄只是个数字。”陈德安擦去额头的汗水微笑道,”我六十岁才开始接触击剑,十年过去了,我感觉自己比很多年轻人还有活力。”
陈德安的击剑之路始于一次偶然,十年前退休后,他在公园看到一群人在练习击剑,立刻被这项运动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,从最初的好奇尝试到如今的全身心投入,击剑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“很多人认为退休后就该养花种草、含饴弄孙,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。”陈德安说这话时,正在调整面罩的系带,”击剑让我保持身体灵活,思维敏捷,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目标。”

这个目标就是参加世界年长组击剑锦标赛,为此,陈德安保持着严格的训练计划:每周五天,每天四小时,除了技术训练,他还进行体能训练,包括核心力量、柔韧性和耐力练习,他的教练,三十岁的省队退役选手李静表示:”陈老师的毅力和进步速度令人惊叹,他的技术可能不是最完美的,但他的战术意识和决心远超许多年轻选手。”
在最近举行的省级比赛中,陈德安与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选手同台竞技,最终闯入十六强,比赛现场,当他摘下面罩露出花白头发时,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,对手王磊赛后感慨:”与陈老先生交手压力很大,他经验丰富,预判准确,我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取胜。”
陈德安的努力正在打破人们对年龄和运动能力的传统认知,体育科学专家张教授指出:”随着医学进步和健康意识提高,高龄运动员参加竞技运动不再罕见,适度强度的训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大有裨益,关键在于科学训练和个性化方案。”
陈德安并非个例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传统上认为属于年轻人的体育运动,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老年击剑俱乐部、老年马拉松协会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这些银发运动员正在重新定义老年生活的可能性。
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陈德安也曾面临质疑和挑战。”有人说我这是瞎折腾,应该服老。”他平静地说,”但我认为,只要做好安全防护,听从身体信号,年龄不应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。”
他的家人从最初担心到现在的全力支持,女儿陈薇表示:”看到父亲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并且如此投入,我们为他感到骄傲,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比很多同龄人好得多,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
为了备战世锦赛资格赛,陈德安最近增加了训练强度,同时还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至深夜。”击剑是体能与脑力的结合,”他解释说,”需要不断分析对手的习惯和模式,制定相应策略。”
社区体育馆里,陈德安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许多年轻人受他激励加入击剑运动,十六岁的学员刘畅说:”看到陈爷爷这个年纪还能这么帅地击剑,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。”
体育总局相关人士表示,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,各项体育运动参与人群年龄跨度不断扩大,针对年长运动员的特殊需求,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指导方案和竞赛规则。
击剑国家队主教练在得知陈德安的故事后表示:”体育精神不分年龄,这种热爱和坚持正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,我们应当为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。”
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,老年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,专业机构开始推出适合老年群体的运动课程和赛事体系,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安全、科学地参与竞技运动。
陈德安的下一个目标是全国年长组击剑锦标赛,这是获得世锦赛资格的重要一步,他目前在全国同年龄组选手中排名前列,很有希望获得代表国家参赛的资格。
”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退休,”陈德安微笑着说,”我对退休的理解可能和别人不一样,我从工作岗位退休后,开始了运动员的新生涯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练下去,年龄不是限制,而是经验的积累。”
体育社会学家认为,陈德安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追求,更是一种社会变革——老年人正在从被照顾的对象转变为积极生活的参与者,重新定义老龄化社会的可能性。
傍晚时分,训练馆灯光亮起,陈德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剑道上,银发在灯光下闪着光,手中长剑划出优雅弧线,每一步都坚定有力,在这个通常属于年轻人的舞台上,他正用自己的方式证明:梦想没有期限,追求不分年龄。

场馆墙上的标语似乎为这一刻做了最佳注脚:”生命在于运动,梦想在于坚持。”对于陈德安而言,手中的剑不仅是体育器械,更是通向梦想的钥匙,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古稀之年。









